文章查询
2023年03期 42   
刘玉卿  高琦  赵斌  王慧庆  余文昌  张振永

 

[摘要]浏览(205)次
近年,中国发生多起油气管道环焊缝失效事故,已引起国内外管道行业的高度重视。统计分析油气管道环
焊缝失效案例,针对失效事故中占比较大的不等壁厚环焊缝进行失效原因分析,提出了不等壁厚环焊缝内坡口改
进建议。以西气东输西四线(吐鲁番—中卫)某直径 1 422 mm 天然气管道工程为背景,基于焊接、无损检测、坡口
加工、内检测、应力集中 5 项原则,设计了直管与热煨弯管对接的不等壁厚环焊缝孔锥型内坡口方案,并对比分析
了坡口的强度。研究结果可为提高不等壁厚环焊缝的焊接质量、提升管道本质安全提供参考。(图 4,表 7,参 19)

 

[PDF:1214KB]  全文下载(51)次   [导出引用]
刘翼 熊伟 尚飞 王海涛 沈煜博 李德明 沈飞军 王春光

 

[摘要]浏览(224)次
针对天然气管道高后果区变化建筑人工调查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多尺度融合的高后果区变化检测算
法。首先对天然气管道沿线高后果区两期影像进行矢量裁剪,然后将两期高后果区影像输入变化检测算法中,预
测出整幅影像的建筑变化特征信息,最后根据整幅影像预测结果生成变化图斑矢量。网络中设计的多尺度融合
模块,融合高层特征信息和底层特征信息,此外增加的注意力机制模块从通道和空间范围提取具有区分性的特征
信息。以武汉地区忠武线天然气管道线路为研究对象,使用 2019 年和 2020 年遥感影像开展实验,F1 值和召回
率分别达到 84.9%、83.8%。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多尺度融合的高后果区变化检测算法计算结果能够满足高后果
区变化检测的实际应用需求。(图 5,表 3,参 20)

 

[PDF:3351KB]  全文下载(34)次   [导出引用]
牛栓文 高国强  李清方  李凤名  王照亮

 

[摘要]浏览(155)次
为实现油田联合站天然气的梯级利用,提高油田污水余热回收利用,针对胜利油田集输系统某联合站污水
余热利用率低及能量不可逆损失大两方面的问题,提出采用天然气发电、烟气和污水余热利用相结合的用能模
式,建立了基于天然气发电余热利用的联合站分布式能源系统。建立燃气内燃机能流模型,改变内燃机发电功率
与原油出口温度进行热力模拟,采用系统效率法分析其对供热量及热泵性能指数的影响,确定合适的运行参数。
进而,基于烟气补燃式第一类吸收式热泵能流模型,采用夹点分析法对整个分布式能源系统进行能流分析,确定
系统用能薄弱点并对其进行优化,最终通过㶲分析对优化效果进行评价,验证夹点技术进行能流分析优化的合理
性。结果表明:优化改造后的联合站分布式能源系统夹点温差的合理范围为 10~12 ℃,节能潜力为 29.2%。研
究成果可为联合站节能降耗、实现能源利用效能最大化提供理论指导。

 

[PDF:2023KB]  全文下载(26)次   [导出引用]
荆少东  张彬  樊东生  刘晓忠  李志华  刘乾灵  刘康能

 

[摘要]浏览(125)次
输气隧道安全性关系到输气管道的长期安全运行,对于下穿河流隧道,其渗流安全性至关重要。通过建立
全尺度的三维数值模型,对川气东送某工程嘉陵江隧道穿越进行渗流特征分析及涌水量评价。首先通过分析研
究区工程地质条件,获得场地岩体渗透性分布特征以及断层破碎带等渗流通道的渗透系数特征。然后根据水文
地质特征,考虑地下水系统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确定数值模型边界范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处渗透
性明显增大,为主要涌水段,断层注浆可有效降低涌水量,提升隧道开挖期间安全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下穿河
流隧道提供借鉴和参考。

 

[PDF:7284KB]  全文下载(20)次   [导出引用]
廖臻 李洪福  罗小武 时彦杰 李宁 王晨 刘艳明  吕祥鸿

 

[摘要]浏览(116)次
针对外加电流方法未能有效保护埋地长输管道穿越水域管段的实际问题,采用外加电流联合牺牲阳极阴
极保护法进行维护治理。通过电化学实验研究了外加电流和镁合金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的相互影响规律,以及涂
层破损率对联合保护作用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有限元模拟计算对牺牲阳极防护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对室内研究结
果进行了现场验证。结果表明:当外加电位正于牺牲阳极开路电位时,牺牲阳极存在阳极输出电流,当外加电位
负于牺牲阳极开路电位时,牺牲阳极存在阴极输入电流;随着外加电位负移及涂层破损率增大,牺牲阳极的输出
电流减小、工作电位负移,阴极保护效果减弱。外加电流联合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措施可使目标管道在水域附近欠
保护管段的阴极保护电位满足-850 mVCSE 准则,与单独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措施相比,联合阴极保护措施的
效果明显提升,保护率从 52.6%提高至 100%,且管道电位分布更加均匀。针对局部管段欠保护或电位较正的特
殊环境管道(低破损率/低土壤电阻率)可采用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辅助措施。

 

[PDF:2216KB]  全文下载(33)次   [导出引用]
朱浩宇  李长俊 贾文龙 沐峻丞

 

[摘要]浏览(198)次
液相乙烷输送管道投产时需要先用乙烷置换封存的氮气,再使管道内的气相乙烷液化,而乙烷在常温下容
易发生液化或气化,引发气液相变,导致置换工艺参数难以控制。考虑置换过程中会出现乙烷与氮气的混气现
象,分析了乙烷-氮气混合物相平衡特征;采用 LedaFLow 软件对轮南-库尔勒线液相乙烷输送管道的氮气置换过
程、乙烷液化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了环境温度、气相乙烷置换流量的变化对置换过程中持液率、压力、置换时间等
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置换过程中乙烷是否发生气液相变受气相乙烷置换流量的控制,环境温度对其影响
较小;增加入口气相乙烷置换流量可减少置换时间,但会造成混气段增长;液化过程中液化压力和液化率基本不
受气相乙烷置换流量影响,环境温度的升高会极大的提高液化压力,从而降低液化率。研究成果可为乙烷输送管
道投产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图 6,表 4,参 23)

 

[PDF:2364KB]  全文下载(35)次   [导出引用]
谢旭光 孙楠

 

[摘要]浏览(163)次
在“双碳”目标下,根据中国对 LNG 业务发展需求和 LNG 产业链低碳化建设等要求,亟需对 LNG 接收站
进行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与核算。为此,探讨了国际现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提出基于企业/项目终端消耗
的核算方法。以长三角沿海地区年加工量 480×104 t 的某 LNG 接收站为例,根据其涉及的 LNG 接收、储存、处
理及外输的具体业务流程,分类列出了排放源类别,并以该 LNG 接收站某年度历史数据为基础进行温室气体排
放核算,最终分析统计生产工艺及生产支持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从推广与应用冷能发电技术、采取节能降
碳措施、碳捕获与封存、外购绿色电力共 4 个方面为 LNG 接收站运营企业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从而为中国建设成熟全国碳市场、天然气行业纳入全国碳交易系统奠定方法基础。

 

[PDF:822KB]  全文下载(29)次   [导出引用]
吴张中

 

[摘要]浏览(362)次
知识图谱是一种利用解释性语言描述研究对象之间关系的知识库,能够增强机器学习能力,挖掘事物间深
层及潜藏的关系,为决策者在抉择过程中提供辅助。从知识图谱技术原理出发,结合油气管道特点,提出了以业
务需求、本体设计、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知识存储、知识迭代更新为核心的油气管道行业知识图谱构建流程与方
法。依据 SY/T 6828—2017《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技术规范》,首次构建了以风险识别、评价、防治为主体
的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知识图谱,并以典型黏性土滑坡灾害为例开展应用示范,在明确灾害风险评价及防
治逻辑架构的基础上,探讨了知识图谱在油气管道地质灾害智能评估中的决策过程、应用场景及决策结果的推演
与可视化,为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防治的智能辅助决策提供了可行路径。

 

[PDF:2315KB]  全文下载(70)次   [导出引用]

吴同 邓忠华 沈亮 谢祝祝 陈煜凯 刘翠伟 李玉星

[摘要]浏览(224)次

管道和管网是运输石油最安全高效的方式,泄漏监测是管道完整性管理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实现碳中和、减轻能源负担、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目前输油管道泄漏监测方法繁多且缺乏完整的评价体系,为实现更加实时准确的输油管道泄漏监测,根据泄漏信号的获取和处理方式不同将输油管道泄漏监测技术分成硬件和软件两种类型,详细论述了各类监测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最新研究进展。根据各类输油管道泄漏监测方法的技术特点和指标,结合国内外现行技术标准及规范,建立了泄漏监测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定性、定量评价表,提出了方法优选流程。总结并预测了未来输油管道泄漏监测软硬件多元融合、数据采集处理高效化、分析诊断智能化、信息系统集成化的发展趋势。

[PDF:1702KB]  全文下载(45)次   [导出引用]

王唯 赵毅 刘英杰 赵德银 李遵照 王晓霖 黄启玉

[摘要]浏览(168)次

水合物颗粒间粘附力是影响水合物聚集体尺寸及其宏观流动特征的主要因素,明确粘附力变化规律及机理对防止水合物堵管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微机械力测力仪(Micromechanical Force Apparatus,MMF)可从微观角度直接测定粘附力,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水合物粘附行为研究手段。综述了目前基于MMF的水合物颗粒间粘附力实验研究进展,讨论了温度、颗粒间接触时间、添加剂及原油中天然组分等因素对粘附力的影响,深入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缺乏准液层特性研究、毛细液桥固化过程描述不完善、阻聚剂与原油中天然组分间协同作用鲜有涉及等问题,并从MMF与原子力显微镜及原位拉曼光谱相结合、MMF与宏观流动实验相结合等方面对未来水合物颗粒间粘附力研究提出建议,为水合物粘附理论继续深化提供一些思路。

[PDF:1727KB]  全文下载(22)次   [导出引用]
滕霖 林嘉豪 尹鹏博 李卫东 黄鑫 李加庆 罗宇 江莉龙

 

[摘要]浏览(134)次
液氨物性参数受自身体积膨胀性和温度敏感性影响较大,管道输送过程中液氨易汽化并产生气阻现象。
为探究液氨管道水力热力特性发展规律,参考中国现有液氨管道设计运行参数,在修正液氨物性参数的基础上建
立液氨长输管道仿真模型,模拟分析管径、环境温度、出口压力、入口温度、输量及土壤介质对液氨管道水力热力
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管径增大,管道全线压力下降趋势逐渐平缓,当环境温度低于投氨温度时,适当增大
管径能够有效避免液氨相特性的大幅改变;在综合考虑管道承压和液氨膨胀性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管道压力能
够有效降低液氨汽化风险;在低输量工况下,提高输量对液氨管道全线压降影响较小、对温降影响较大,在高输
量工况下结论正好相反。研究成果可为液氨长输管道的设计和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PDF:2947KB]  全文下载(29)次   [导出引用]
收录
    • 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中石油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 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收录期刊
广告合作
期刊信息
编辑出版:
《油气储运》杂志社
通信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金光道51号
邮政编码:
065000
主  编:
张 栋
副 主 编:
关中原
电  话:
0316-2176173
0316-2072055
传  真:
(0316)2072240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国内发行:
河北省廊坊市邮政局
国外发行: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北京782信箱)
100011
国际刊号:
ISSN 1000-8241
国内刊号:
CN 13-1093/TE
邮发代号:
18-89
广告许可:
1310004000002

 

访问统计
  • 当前在线人数:225
  • 当日访问量统计:6328
  • 总访问量统计:29768023